叶少东是土生土长的惠东人,和土地打交道30余年的他种过林木、卖过荔枝,是惠东县有名的“种果大王”。2000年,叶少东在惠东一个林场结识了从云...[详细]
白马村是省定贫困村,近年来在精准帮扶下,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走出独具特色的“一河两岸”生态旅游产业综合脱贫致富新路,成为我市脱贫攻坚战...[详细]
12月16日上午,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周文高做客FM100惠州综合广播《行风热线面对面》节目,就“扩大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助推惠州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与市民进行交流,并解答广大听众提出的问题。 [详细]
比人还高的水瓜、一棵树上结多种番茄、奶油南瓜……昨日上午,第三届广东航天农业嘉年华暨2020年博罗县农作物新品种展示会在博罗县农业科技示范场开幕。此次展示会由博罗县政府主办,博罗县农业农村局、博罗县农业科技示范场承办,以“亲农、助农、强农、富农”为主题,将持续1个月,展示1100个优新品种、23种集成技术。同时,通过农产品展销惠农助农,助力脱贫攻坚。 [详细]
实践“三主”理念,赋能“四级”网格,构建“五个”机制……在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市委政法委在挂点扶贫博罗县麻陂镇塘尾村后,推动“法治、自治、德治+政治、智治、美治”六合一社会治理模式根植于扶贫土壤中,探索出了一套“三四五”综合网格和美治理模式,推进塘尾村成功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详细]
龙门县蓝田瑶族乡作为我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按照省、市关于扶持民族地区加快高质量发展的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着力补齐农村民生短板,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促进农村面貌改观和农民生活改善,为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详细]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从2000多年前的《诗经》开始,“小康”作为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代名词,就成为中华民族追求美好生活的朴素愿望和社会理想。[详细]
金秋时节,沿着243驶入蜿蜒起伏的道路,两旁山坡上挂满了套上红袋的蜜柚,异常夺目,这里便是惠东县安墩镇。近年来,安墩镇因地制宜种植蜜柚,种植面积超过了1万亩,当地种植出来的蜜柚果肉清甜、肉嫩多汁、口感上佳,深受消费者喜爱,成了当地农户增收新亮点。 [详细]
万企帮万村,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踊跃投身脱贫攻坚,帮助众多贫困群众过上了好日子。记者连日来深入乡村和企业,挖掘和报道了帮扶过程中的先进典型和暖心故事,展示相关企业坚守初心担当使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贡献。 [详细]
倡导中医药企业在本地自建或联建中药材生产基地,推行中药材GAP规模化、规范化种植,鼓励野生、生态、仿生种植……我市日前印发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由市林业局牵头组建市工作专班,实施“地道南药 惠州种植”工程,加强招商引资,采取“林场+药企+专业种植公司”合作模式,引进国内中药材种植龙头企业,打造一批中药材标准化绿色种植教学、实践、培植三结合基地。 [详细]
安墩镇水美村位于安墩镇东北部,是该镇较为偏远的一个村,也是省级贫困村。市农业农村局挂点帮扶水美村以来,驻村工作组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户发展槟榔薯等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和加工,以此提高村民种植积...[详细]
神奇的北回归线,从西一路向东,跨过广袤的沙漠、草原、高山,直通中国岭南,在这里,她邂逅了一片广袤的绿洲——龙门。云海、远山、奇石、泉水、古村、翠竹、蔬果,这一切与自然生态相关的词汇融合...[详细]
梁化自然环境优越,再加上土壤肥沃,光照水分充足,水质好,这是发展农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再加上远近闻名的梅园、梁化国家森林公园等吸引八方游客。近年来,梁化镇光长村不少村民抓住乡村振兴及...[详细]
从原来的水塘、水稻田到满塘荷香,从市级贫困村到省级示范村,如今的博罗县石坝镇三嘉村一改过去落后贫困的面貌,成为八方游客纷至沓来的“网红村”。 [详细]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惠州市分公司扶贫工作组从2016年4月到鸬鹚村驻点扶贫至今,通过实施“六度”行动计划,全面深耕脱贫攻坚,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充分发挥企业扶贫优势,形成大扶贫工作格...[详细]
惠州海关通过对联和村全村开展结对帮扶,形成“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精准结对帮扶工作机制,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困难、走出困境,增加家庭收入,提高贫困户基本素质和生存发展能力。 [详细]
自2016年4月起,人行惠州市中支对惠东县梁化镇石屋寮村开展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对口帮扶工作,多年来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以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为目标,聚焦“三个方向”下好“三步棋”,取得...[详细]
教育滋养乡村,助力脱贫攻坚。9月16日下午,市财政局向惠东县多祝镇丰年小学赠阅《惠州日报·小惠同学》活动在该小学举行,孩子们通过看报纸拓宽了视野,学到了更多知识。 [详细]